機器醫生 v.s. 人類醫生:我們從何選擇與信任?

by CHATISFY
0 留言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
5 月 4 號,CEO 李彥宏宣布了百度的新使命 — 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。並且強調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上,將以降低技術門檻為長遠願景,其中,「打造出更好的機器人」也將是企業的核心目標之一。

此時回頭看看,百度其實早在 2016 年時,就推出了一款聊天機器人應用 — 一個取名為 Melody 的健康醫療診斷工具。

Melody 是藉由人工智能以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,所開發出來的「醫療大腦」,而她也被百度標榜為醫療上的得力助手 — 使用者只要在家拿起手機,藉由與 Melody 進行聊天問答之後,就能輕鬆獲得健康診斷上的結果。並且,在診斷過程中,所蒐集而來的資料,也能夠協助 Melody 在智能學習效果上變得更快、更準確。

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曾表示,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領域上的應用勢必將成為趨勢。確實如此,我們現今不斷看到許多大型企業,例如 Google,也早已借助人工智能技術,投入於醫療領域上的研究與開發。

現代人的痛點:網路資訊太多、太雜,不知道哪項資訊值得相信!

「現代人對於網路的依賴性越來越高,只要身體稍微感到不適,就會立即拿起手機開始 google 一下。」Buoy Health 的 CEO 兼共同創辦人 Andrew Le 說道。

根據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報告指出,在美國,就有 72% 的成年人,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,就會透過上網搜尋自身的疾病症狀。然而,在這些搜尋而來的資訊,其中卻僅有不到 1%,是真正與自身實際症狀有關。

(圖片來源:Buoy Health)

今年三月,Buoy Health 正式推出 Buoy 應用軟體,是一款透過 AI 模擬聊天問診的「機器人醫生」。他和 Melody 一樣,會在問過一連串的問題後,給予相關的診斷結果;但不同的地方是,每次的診斷結果,Buoy 至多會給出三種不同的可能選項,以提供使用者參考。並且,用戶若在軟體上診斷完後,仍覺得急需去看個醫生,別擔心!Buoy 也能夠立即推薦附近的醫院給使用者。

「Buoy 不會直接告訴使用者得了癌症,這種方式只會讓使用者更感到心神不寧!」因此,Buoy 會換個方式提醒使用者,可能在身體上哪些地方出了問題,甚至也會貼心問候,「需不需要去看個醫生?」

去年,Andrew 與他的團隊為 Buoy 進行了質量檢測。在醫院急診室,隨機取樣 500 名病患,讓他們透過 Buoy 進行一次診斷,並與醫院診斷的結果作比較。最後結果出爐,準確率竟然高達 90%!

試問:那在其餘的 10%,與自己的關係大嗎?

首先,這是一個機率問題。

假設我們經過人類醫生確診後,再由機器醫生重複看診 10 次,卻有一次的診斷結果與其他不同,這時候就必須找出原因:究竟是機器醫生診斷上出錯了,還是實際上,它們發現到了人類醫生所忽略掉的病徵?

若再從這樣的思考脈絡提出質問:所以機器醫生有可能變得比真人醫生來得高明嗎?

馬雲說過,在三十年以後,出現於《時代》雜誌封面的年度最佳 CEO,很有可能就是一個機器人。對多數人來講,CEO 這樣的角色與日常生活還有些距離。但如果將這句話替換成,「在三十年以後,最佳醫生是個機器人」的話,你是否願意將自己的生命交付給它呢?

結論

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性是無庸置疑,但有時候,我們很難判別這些豐富的資訊內容,能夠相信到什麼程度?

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領域的應用上已成趨勢,然而,現今所看到的機器醫生,與人類醫生相比之下,所得出來的醫療診斷準確率,仍存有相當大的差距。

同樣也是 Melody 的核心開發成員的吳恩達說過,或許人工智能終將無法完全取代人類醫生,但卻能夠成為「人類醫生最得力的醫療助手」。而若當兩者相結合,能將診斷準確率提高至何種境界,就值得我們期待了。

(本文由 CHATISFY 實習生 Tony Wu 撰寫)

CHATISFY 是結合導流、客服、結帳、推播、以及 數據分析 的社群電商機器人平台。串連自動回覆、關鍵字、按鈕等功能,用豐富對話元素快速打造你的機器人!五分鐘設定就能完成,一切就是這麼簡單! 


∎ 立即試用:免費開始 

∎ 認識 CHATISFY:官方網站 

∎ 享受專屬優惠:秘密社團 

參考資料

CEO 李彥宏給全體員工的一封信,《致我們的17歲,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》

百度推出「殺手級」AI 疾病診斷App

The Social Life of Health Information, Pew Research Center

This Easy-to-use App Eliminates the Scary Feeling of Looking Up Your Health Symptoms Online, Business Insider

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
相關文章

留言